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龙虎网评 > 新闻动态 >

余则成能听懂,李涯听不懂:吴敬中的“大小人物论”真能令人脊背发凉_特务_保密局_毛人凤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保密局天津站的少将站长吴敬中,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毕业生。早在1940年至1942年,他便在中苏情报所担任科长一职,为期三年。此后,吴敬中进入了军统局的总部,开始跟随戴笠担任特训班的高级教官。在职务逐渐上升之后,他被派往天津担任站长。这个职务背后有着深厚的背景支持:两位同学分别为他争取到了这个重要的岗位。天津地处九河下梢,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,三座浮桥和两道关卡使得这里的交通和商业极为繁忙,财源滚滚,尤其是充斥着贼赃财富的交易。

说到吴敬中,其实他就是历史上吴景中的原型。虽然这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,但由于读音相似,因此在理解时几乎没有区别。为了避免混淆,我们接下来的叙述仍然称他为吴敬中。

吴敬中有两位背景雄厚的同学,一位是同班的蒋建丰,蒋中正的继承人,另一位则是不同班的郑介民,后者后来成为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,并担任了保密局的首任局长。正是这两位强大的人脉关系,让吴敬中在天津站的事业发展如鱼得水。两位朋友在背后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,甚至在他最终逃亡时,毛人凤也未能对他构成威胁。毛人凤是当时情报界的一位大人物,但在蒋建丰的眼里,他不过是个小角色,吴敬中对此也有独到的见解。

展开剩余79%

当时,李涯尚未加入天津站,若他听到吴敬中的高论,恐怕难以理解。而即便余则成能够听懂这些深刻的见解,他也会选择装作不明白。那么,为什么李涯会不懂,余则成又为何选择装作不懂呢?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关键。

在戴笠不幸去世后,郑介民与毛人凤、唐纵三人开始争夺权力,互相角力,而面对“土木系”和“CC”时,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最终,连“军统局”的招牌都被摘掉了,保密局虽然继续存在,但其权力急剧下滑,财政状况也愈发紧张。经过深思熟虑后,郑介民与毛人凤决定实行“杀人榜”计划,即大规模裁员!

沈醉,曾任原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、保密局云南站站长,回忆道,在郑介民和毛人凤的领导下,特务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。许多被裁掉的特务陷入了饥饿困境,有的甚至带着家属来到“戴公祠”哭诉。随着军统局改制为保密局,地方分站的等级也发生了变化:上海、南京、天津、北平、四川和云南被列为甲种站,每个站定员为160人;而安徽、贵州等地则为乙种站,定员为110人;更小或者更危险的地方被划为丙种站,定员为60人。

这一大刀阔斧的裁员让人震惊,原本的甲种站连一个行动队的人数都不及。而这150人并非全由吴敬中一人指挥。当时,保密局在天津设有两个站:一个专门负责一般情报,另一个则负责外事情报。第一站的站长由吴敬中和李俊才轮流担任,而第二站则由黄天迈负责。

根据沈醉的回忆,军统全盛时期,其内外勤特务人数不包括武装特务时就超过五万,还包括五万多名特务在军队和警察局领取薪水,此外,戴笠指挥的“交警总队”特务人数则达到二三十万。除了大量特务外,戴笠还为特务制定了因公死亡后,遗属每月领取生活费和补助的政策,同时,特务子女的教育费用也由军统负责。然而,随着保密局的成立,郑介民和毛人凤按照蒋中正的指示,开始大幅削减这些遗属的生活费,甚至在初期一次性发放三到六个月的补助后便不再提供。

随着经费的紧张,特务们纷纷陷入困境,而我们在电视剧《潜伏》中看到的那些悲惨场景,实际上正是当年真实的写照。

有一次,吴敬中召集了中高级特务开会,他用一种冷幽默的语气说道:“从今天起,军统就正式告别了,委员长给这个机构改了个名字,叫保密局。”显然,吴敬中并不满意这个新名字,他转头问余则成:“是叫保密局吧?”实际上,吴敬中完全知道名称的变化,但他故意这样问,目的是让余则成宣布一条所有人都不愿听到的消息:“改名之后,我们的编制、经费和名额都被压缩了,根据总部的要求,我们站必须裁掉25个编制,各位回去传达一下,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离开……离开后也能找到好去处,比如警察局、救济分署、南京军官总队……总之,走也不坏。”

当余则成宣布这一“噩耗”时,连平时总是嬉皮笑脸的陆桥山也露出了严肃的神情。吴敬中则是低头不语,眼神呆滞,脸上毫无表情。虽然他们自己不会被裁掉,但吴敬中知道,自己的手下特务很快就要面临失业的局面。对于那些即将被裁的特务来说,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,沈醉的回忆录中提到:“那些被送到军官总队的人,每月只能领取微薄的生活费,住在拥挤的宿舍里,伙食条件与普通部队几乎没有区别。这对于曾习惯了优越生活的特务们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。”

对于吴敬中、陆桥山、余则成来说,裁员的影响远不如对他们手下的特务们那么直接。即便一些特务自愿离开,大家也没有太大担忧。有些特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,因此他们愿意通过“请长假”的方式告别特务生涯。吴敬中清楚地知道,面对这样的局面,即使曾经如日中天的特务们,也不得不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。

虽然吴敬中不担心自己的未来,但他也没有忘记关照那些困境中的小特务。散会后,他和余则成边走边聊,感叹道:“你刚才看到他们的眼神吗?他们的眼神里,仿佛看到了我们曾经的影子。我们在他们眼中是小人物,但在国防部眼里,我们也不过是小人物,最终我们也会面临这种局面。”他说:“我之所以向穆连成敲竹杠,就是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。说句难听的话,如果不是为了那些特权,谁会愿意当官?”

吴敬中的“大人物小人物论”虽然令人不寒而栗,却又无可反驳。余则成理解吴敬中的心态,虽然他已经看透这一切,但依然继续做着自己能做的事。他为吴敬中争取了一些安稳的财富,而他自己也因此从少校晋升为中校,成为副站长。吴敬中的“大人物小人物论”暗中警告了那些像李涯一样的年轻特务,若不懂得如何应对未来,注定会走向困境。

李涯的晋升报告最终被余则成稍作修改,这让李涯十分愤怒,甚至一度觉得自己被戏弄了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




    Powered by 龙虎网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